一、起草背景
省委第六巡视组反馈意见中指出“全区产业结构单一,没有摆脱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‘一业独大’的状况,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90%;创新发展能力不足。研发投入低,全区科技研发投入仅占GDP的0.06%” 。按照区委落实省委第六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任务分解方案要求,区发改局在有关部门配合下,认真梳理nba官方博彩官网_去哪里投注nba比赛-app下载未来在创业创新方面的努力方向,推进重大项目提质增效,为促进nba官方博彩官网_去哪里投注nba比赛-app下载产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方案。
二、主要内容
(一)工作目标
1.实施精准招商,把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,重点围绕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、台湾等先进发达地区,目光定位在世界500强、中国100强、行业领先和有实力有品位有责任的属地企业,聚焦精细化工、智能制造、辽河旅游开发三个招商主攻方向,着力引进产业引领型、配套补链型、科技创新型、税收贡献型项目。
2.创新要素更加集聚。发挥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引领集聚作用,主导产业实现关键技术攻关10项以上;建设众创空间3家以上;培育产业技术研究院4家以上;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100%建有研发机构;做实3个以上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创新联盟,实施科技成果转化30项;引进高端创新人才5人,全区高技能人才超过4000人。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,提高园区的项目承载力、要素吸纳力和产业集聚力。
3. 创新能力更加突出。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型企业。全社会R&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达到2.5%;全区小巨人企业达到40家以上,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以上,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2家以上;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件以上;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%以上。
4.主动融入全市全域旅游格局,加快推进辽河旅游项目,带动打造国际湿地旅游盘锦接待首站。
5.在陆家镇、统一镇及涉农街道,大力发展设施农业、观光农业、休闲农业、认养农业,推动传统农业向精品农业转型、向集约农业转变,将都市农业基地打造成为市民休闲休憩的后花园。
(二)重点工作
1.狠抓招商引资
实施精准招商,以增量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,大力开展“走出去”活动。认真做好项目信息的收集、上报、对接、跟踪等工作,切实加强与重点地区、重点企业、重要机构的联系,加强招商活动已签约项目的跟踪推进,提升项目履约率和落户率。
2.推动产业技术创新
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发展。对接中国制造2025,围绕智能装备制造项目,加速推动“中国制造2025双创园”投入使用。做优新材料产业,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材料、生物材料、碳素材料、新型环保节能材料、绿色建筑材料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。探索发展新能源产业。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合作,推进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建设,全面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,逐步进入创新驱动发展良性循环轨道。
3.加快园区建设
完成园区总体规划、详控规划、专项规划和环评批复等工作,加快推进危化品停车场建设、石化产品物流大厦投入使用。着力补齐园区基础设施滞后短板。通过“创办一批、孵化一批、转型一批、引进一批”的培育方式,引进培育小巨人企业。壮大高新技术企业,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。
4.推进创新平台建设
完善盘锦精细化工科技园、盘锦科创大厦、盘锦公路港小微企业物流创业园等双创平台建设,打造创新创业孵化载体。围绕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,加快研究院的引进和建设,努力将研究院打造成集产业化、集约化、国际化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产业创新平台。鼓励企业加大产学研合作,通过产业技术创新平台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,不断完善全区产业链,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水平。
5.加快全域旅游区建设
主动融入全市全域旅游格局,加快推进辽河旅游项目建设。高标准规划建设辽河服务业产业带,促进辽河两岸住宿餐饮、购物娱乐、商业地产等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。年底前,完成辽河湿地公园、湖滨公园、向海大道及盘锦大桥、双台子河桥亮化工程。
6.大力发展现代都市休闲农业
推动品牌战略,着力培育泥鳅鱼、盘锦大米公用名牌。提升“一镇一业、一村一品”水平,引导农产品初加工、深加工同步推进,积极打造基于“互联网+”的农业产业链条,促进农村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7.加速创新要素集聚
坚持人才优先发展,加大人才培养力度,依托产业技术研究院、技术创新平台及创新联盟等载体,面向全国引进高端创新人才,不断放大引进人才、发展企业、带动产业、催生经济增长点的链式效应。加快促进金融与科技紧密结合,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,加快形成多元化、多层次、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。提升知识产权应用及服务水平。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,建立维权援助体系,加大专利执法力度,完善司法保护环境。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、运用和管理能力,为建设创业创新之城提供有力支撑。
(三)保障措施
完善组织保障。在区委、区政府统一领导下,建立由主管领导统筹指挥、牵头部门抓总协调、配合部门具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,以项目化、日历化方式开展工作。
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。加大创新典型的宣传力度,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造、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,重视科研试错探索价值,建立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。
强化督导落实。制定完善督查考评方案,将各项工作纳入工作实绩考核体系,深入开展调度、督查、督办、通报、考核工作。